8家玻璃制品规模企业,100多家批发店铺,20000余个销售网店,构成一个稳固的“金字塔”结构,数万人为此忙碌,产生强大的“蚂蚁效应”,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正在偏远的铜山区马坡镇前八段村掀起一场乡村变革狂潮。
据统计,两万家网店日均交易总量达500万元以上。今年通过电子商务销售的玻璃制品价值将达20多亿元,占全镇玻璃制品销售总额的60%多。而每家网店的年收入则达几万甚至几十万元。
产业拉动市场,网店带动销售,市场倒逼产业升级,企业和网店良性互动,在马坡镇真正形成全民创业创新局面。
马坡的玻璃制品生产,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30年的发展,已成为江苏最大、全国前五的日用玻璃生产基地,产销量占全国日用玻璃的8%,玻璃工业园于2010年6月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工业集聚区。由于传统的玻璃瓶、罐制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再加上受土地、资金、技术等条件的制约,马坡玻璃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遇到了瓶颈。
“由于产品档次不高,样式陈旧老化,加上低价倾销,马坡玻璃一度成了‘土老帽儿’,市场受冷,整个产业走到危险的边缘。”琳琅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经理甄恩雅说。据他介绍,当时马坡玻璃的销售主要是依靠销售人员长途跋涉、当面议价、签订合同这种方式来进行,业务员成了企业的“财神”,但这些人由于转行或跳槽,会给公司能够带来致命打击,有些企业是被业务员“逼死”的。
2012年前,企业主要通过在产业推广平台建立自己的网站,同时招聘计算机、外语人才进行网站维护,在此基础上,一批经纪人经企业委托认证,利用互联网平台注册专门的网站推广玻璃制品,这种模式,通常要门面房60至200平方米用来展示样品,洽谈业务,网络联系客户后要看厂考察。每个订单数量一般在1万至数十万只玻璃瓶,年收入十几万至几十万甚至数百万以上。这些经纪人不光带动了马坡及周边的柳新、茅村等地的玻璃制品销售,还远赴江苏的新沂、泗阳,山东的郓城、泗水,安徽的蚌埠等地,成为全国闻名的玻璃制品销售群体。生产企业一般一年在电子商务上投入达百万元,相当于生产200多万个玻璃饮料瓶。
网销经济人“触网”早,消息灵通,他们介绍自己的亲友通过淘宝网开店进行零散经营,这便催生了更大的电商群体。去年开始,淘宝电商在前八段、九段为中心的区域出现井喷式的发展,周边几个村的农民纷纷加入,同时还辐射到周边的沿湖、郑集,沛县的张庄、魏庙、五段等镇,掀起了一股网上创业热潮,注册各类电子网店达2万多家,成为玻璃产品销售的又一个主渠道。
大量的个体网店又催生了专门为其服务的100多家中间商。中间商的门店产品规格齐全,库存量大,为淘宝店主选购产品提供了方便。
“业务员可以走,淘宝走不了。数量巨大的蚂蚁式客户成了企业不走的分销商。”甄恩雅说。
网销带动销售,去年,马坡镇玻璃制品在产业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产销两旺,出售的收益、盈利均较往年增长20%以上。
但网销也带来挑战,多样化的高品质的产品是网店的生命,这些电商只认产品不认关系,如果当地企业没有他需要的产品,他们宁愿舍近求远从外地购货也不会凑乎。当前淘宝店主采购数量较多的彩色高端玻璃制品,都不是本镇公司制作的。这一方面促使企业与电商搞好互动,除建立淘宝直营店,还设立企业QQ群,这些QQ群少则四五百人,多的近千人,企业通过QQ群发布新产品信息,指导电商户的经营。更重要的是倒逼当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注重专利保护,不断开发出新产品,提升产品档次,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电子商务产业衍生于玻璃产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促进了玻璃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条制造和网销的链条越拉越长。近年来,马坡玻璃园区共新上生产线多条。园区制盖厂四年前仅有5家,目前增加到30家。玻璃模具厂增加到8家。包装箱厂增加到10家。物流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仅园区销售一条街就有中通、申通、圆通等快递及物流公司代理点30余家。随着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一部分人依托园区物流搞起了运输,现在每天进出园区的载货车辆达200余台。
“下一步,我们将对徐州日用玻璃工业集聚区规划进行进一步修编,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仓储、物流、道路等配套设施纳入其中,加快建设马坡电商园,打造全国最大的日用玻璃贸易集散地。电子商务平台建好后,将提供电商一条龙服务。园区内将集中全国所有的玻璃日用产品,淘宝店主选不一样产品进行错位销售,他们只需要将客户真正的需求发送到信息管理系统,前期拍照、进货以及后期的包装、发货工作,都由园区工作人员完成。让电子商务真正成为农民创业的新平台、群众致富的新载体!”马坡镇党委书记朱友强说。(刘昭君 尚庆迎 魏朝星 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