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有机更新,更多体现在创造性地“留、改、建”之中。留的是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历史背景和文化名镇、非物质遗产;改的是老旧小区,通过局部改建、功能置换、修缮翻新,为街区提供便利、注入活力;建的是棚户区,原有建筑拆除以后,在新的规划和用地条件下重新进行建设。
这种统筹结合的建设模式,正让成都市区更新不断玩出新花样。由万科成都承接改造的猛追湾望平街,开启了老旧街区改造的序幕,至此街区更新的脚步马不停蹄,今年格外受到瞩目的祠堂街在两个月前顺利开街,东顺城南街的“城市补完计划”也即将完成,慢慢的变多老街完成了蜕变、活化。
台前光鲜,幕后也并不简单。前期的改造规划,到后期住户、游客、商户与街区不断发生的联系,都关乎街区独特“个性”的养成。望平街的新潮,祠堂街的艺术,街区之间渐渐塑造起独属的主题词,又吸引来一批又一批游玩、落户、开店的人们,周期反复。当消费和盈收同时驱动,街区就像微观玻璃瓶一般自成独立的氛围环境,完成内在有机生长和循环。
不仅仅是成都,通过改造运营让老旧街区满足年轻消费偏好,正成为慢慢的变多城市的课题。本期,我们以成都猛追湾望平街、祠堂街、东顺城南街为例,聊聊街区的“花式”改造和长线运营。
猛追湾望平街位于成都市成华区锦江沿岸,是成华区连接中心城区的门户地段,在五六十年代时这里就是盛极一时的工业区,大量国有企业的厂区和宿舍聚集于此,千禧年后随着城市建设传统工业转移和衰落才渐渐沉寂。
为了提振经济,激发片区活力,2018年成华区政府启动了猛追湾片区的城市升级改造工程,计划从城市形象、产业转型、人文环境、经济复苏等各方面全面提档。猛追湾的改造也是成都首个EPC+O模式项目,由成都成华区人民政府指导,万科成都“策划规划、设计建造、招商运营”一体化打造,已成为成都最具代表性的老城区活化名片。
按照中优、东进、北改的工作方针,该片区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工程。拆除机动车道,优化绿化带植被释放滨河空间;打通院落内部空间,将原国税局底层通道改为光影视觉形式讲述历史记忆的场所,内院则打造成社区露天剧场;沿河步道上的地刻、光影装置和互动装置用于讲述成华区的工业成就,增强街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望平街以局部工程为主,最大限度减少拆除与新建工程,保留了街区特色和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同时最大化提升了居住环境品质。
在招商引资方面,街区保留了周边30余家主动转业态提品质的原有商家,入驻了干海椒抄手、甘食记等成都老字号美食,同时引进九间、RAW HEART、几何书店、we bistro 等高颜值店铺。街区业态覆盖非遗传承、文创书店、咖啡饮品、时尚买手、东南亚菜系等,提供了多元时尚的消费场景,成为小店经济、夜经济、首店经济等为特色的文商旅特色街区,同时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网红品牌和品牌首店。
如今,猛追湾望平街仍然致力于打造青年发展型街区,激活青年能量推动街区发展。每月定期在望平滨河路开展的主题集市,不仅丰富了青年人的生活,也融合了新消费、新场景、新机遇,给更多的青年人提供了创业就业的机会及展示平台。纸云广场的街头音乐展演、音乐剧街头快闪等特色活动以兴趣爱好聚集青年群体,以“青年”为主题聚力发展。
祠堂街是清朝初期的一条胡同,抗战时期成都成为了大后方的文化城市,全国著名的生活书店、开明书店、广益书局等众多书店分店、报馆开设在这条街上,“书店街”的称呼名副其实。新华日报成都办事处曾设在此地,引领先锋思想,加上各大报刊、文艺社团云集,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聚集地。目前,祠堂街是成都市中心最后一块保留完整的百年街巷,毗邻宽窄巷子、、人民公园等重要景点,是天府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祠堂街在成都人心目中的地位斐然,这条街自2019年开始规划建设以来就备受瞩目。该区域由成都星光华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携手专业市场团队共同打造,项目更新过程中,街边独有的川派民居建筑得到了保留和修缮,基本没有改建的大动作,相比一般的城市更新项目,祠堂街更看重自身厚重历史背景和文化的挖掘。新华社旧址被保留下来,建立了新华社展览馆,其他建筑则直接门店进行招商。
祠堂街的业态组合立足艺术生活、艺术消费、艺术产业三个方面,招商巧思则体现在这些与街区调性相符的品牌上。观夏蜀馆作为观夏品牌入驻西南的首家体验店带来了惊艳的视觉体验,艺术概念书店卷宗书店、木木美术馆等也增强了街区的艺术氛围,此处入驻品牌还有户外品牌Patagonia、波兰设计品牌MISBHV、store by .jpg、ENG、鹅岛等。
众多个性鲜明且新锐的品牌聚集,丰富了祠堂街的游购体验。同时,祠堂街的独栋式建筑更加便于品牌打造“复合式美学空间”,让我们消费者在购买的同时形成品牌交互,提升消费体验和品牌认知。
祠堂街在街区运营方面也是秉持历史背景和文化深厚典雅的特色,开街前先开展,一场“新声·新生祠堂街百年影像展”从街道打着围挡时就在祠堂街艺术社区8号楼呈现。展览无需预约任何路过的人都可以直接观看,通过这场摄影策展助力人们对祠堂街的百年历史的认识,直到正式开街,展览才暂时关闭。
祠堂街艺术社区官方小红书号也早已上线营业,实时更新街区活动、展览事项。于9月22日联名王府井举办的2023王府井中国设计大秀也可谓赚足眼球,一场大秀展现了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新潮的连接与碰撞,正符合祠堂街的新旧相容的新形象。
东顺城街曾是沿着老少城东城墙内侧的一条较长的街,分为东顺城北街、东顺城中街、东顺城南街三段,处于锦江区的核心商圈,其中正在进行街区更新的东顺城南街地理位置正好处在太古里后门。东顺城南街原本是一条老旧棚户区街道,虽然位于太古里后门但因为街道历史久远、建筑残破,且商业杂乱老旧,因此并未分得太古里外溢的人流。
东顺城南街特色街区以“L’EST”命名,将“城市补完计划”作为更造经营理念,通过对街道立面旧貌改造、公共卫生间区域的翻新升级来焕新街区形象。项目作为天府锦城大慈坊片区城市更新的重点项目,由区公园建设管理局统筹,后交由量子光背后操刀团队接手规划运营。
L’EST运营团队秉持以核心商业街区为发展“心脏”,而周边街巷为“毛细血管”的理念,将东顺城南街打造成一条能够承接太古里商区外溢人流的街道。目前靠近太古里一面的街道正在积极进行招商,另一面街道则在打围阶段。
东顺城南街的业态调整注重保留原有的生活气质,同时引进优质品牌。目前已引进GRANDE ALIMENTARI、TIENSTIENS将将、INVISI、意识浓缩、山亭夏日、THE RAW、Mountain kids、上森派系等品牌。其中意识浓缩是原本位于玉林社区的一家锔瓷工作室,“补完”的概念便产生于锔瓷这项传统手艺。东顺城南街的街区更新邀请到意式浓缩品牌入驻,助力了非遗手艺品牌店铺的落成。ALIMENTARI西南首店入驻东顺城南街,带来意式美味及新的生活方式,优质品牌的影响力为街区赋能。
L’EST项目运营注重文化在地融合与公共空间的探索,通过呈现街道策展、文化游牧等艺术文化内容,创造与日常生活相融合的美学体验。A4艺术商店、homework设计工作室与L’EST共创了一场公厕循环小展,探索了城市存量空间的利用,更好地将艺术带入社区,同时也拉开街区更新的序幕。策展内容还会在持续更新,公厕成为了项目陈展的持续运营空间。
项目发起的“蚁群计划”以“实现微小力量的链接与共振,创作可持续的日常之美”为主题,与艺术插画师小保伟合作进行街区共创。L’EST项目在未来将继续以蚁群计划为媒介,开展环保、设计、生活美学等多领域的品牌联动活动,呈现街巷生活方式及内容生态,探寻人文艺术、生活美学与绿色生活。
近年来,成都涌现出了不少有口皆碑的城市更新项目,让我们正真看到了推翻重建之外的更多更新可能。资源利用最大化及区域文化的发掘传承,让街区特色得以保留,同时也是城市面貌的高质量优化。同时,有效的运营不断为街区注入活力,刺激着消费及内容生产。
站在商业形态的角度来说,从盒子mall到街区型商业的兴起,再到年轻人们不再满足于商业空间尺度感不足的“附加”街区,似乎都让老街区谋求新生成为了一种必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文内所涉及的改造街区都在招商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化和属地品牌的特色,由此不仅印证了老街区在孵化品牌方面的优势,也给品牌的场景化门店的打造提供了不同于现代mall的底蕴。
而在长线运营中,改造后的街区,却时常比城市之中打着年轻力、潮流策展等招牌的项目有着更好的社群粘性、文艺调性,以及与城市的连接、共生。不过,在理想和现实的拉扯中,街区改造后优秀品质的内容的持续呈现与商业化收益的平衡,也将是考验其生命力的长久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