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服务热线0516-89862888
    三轴点胶机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三轴点胶机
    外卖≠一次性② 香港重用杯环保饮咖啡
    来源:小9直播足球发布:2024-02-10 11:14:14访问量:1

      近年来,可重用(Reuse)模式逐渐在全球各地餐饮外卖行业中涌现,多项研究显示,可重用包装作为源头减量的解决方案,具有缓解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潜力。

      摆脱塑缚对全球十个不同的餐饮外卖可重用包装案例进行了分析,从中总结驱动因素、模式共性及不同主体的特点、成功要素等,以此研判全球外卖行业采用可重用包装方案的现状、机遇和挑战,为中国外卖行业推进可重用包装的路径提供借鉴。

      《餐饮外卖可重用包装案例研究报告》即将正式对外发布,我们精选了其中部分章节,请各位读者先睹为快。本文为“外卖≠一次性”系列第二篇。

      绿色和平是独立的国际环保组织,通过科学研究、政策倡议及和平行动等方式,识别、研究全球环境问题并提出对应解决方案。为保证项目的公正透明,绿色和平的项目资金均来自于基金会和个人捐款。

      塑料污染是绿色和平香港办公室目前推动解决的六大重点问题之一。绿色和平认为,回收、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方案并不足以解决日益严峻的塑料污染问题,从源头减少塑料使用方为长远之计。

      因此,绿色和平发起研究和项目促请大企业减少塑料足迹,游说政府、企业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鼓励个人实行无塑生活。

      近年来,随着外卖、咖啡、新茶饮的兴起,一次性纸杯及打包纸盒的需求量和消耗量加大。而这些纸包装并非单纯的纸制品,其通常使用聚乙烯(PE,一种塑料)淋膜起到防水、防油的作用,故这些一次性纸包装的泛滥同样造成了严重的塑料污染问题。

      同时,今年3月,香港环保署向立法会提交了《产品环保责任(修订)条例草案》,拟将塑料淋膜(如PE淋膜、PLA淋膜)一并纳入管制对象。

      绿色和平香港办公室在2021年底和2022年初推出“唔该借借计划”(粤语,意为“拜托借借”,借还可重用餐具),试图通过社区“走塑”(粤语,意为“不用塑料”,类似在茶餐厅点咖啡时“走甜”说明不放糖)这样的实验项目,建立起可重用模式,减少餐饮业塑料污染。

      消费者可以在3间参与活动的店铺使用可重用碗、杯和餐具,也可借用餐具到其他食店,使用后不用清洗即可放进收集箱中归还,由绿色和平运输至到清洁公司集中清洗消毒。活动反响热烈,效果很好[1]。

      绿色和平就是这样通过小范围内与餐饮商户、市民的联合试验获得反馈、积累经验,总结行之有效的项目模式。

      2022年初,依托“唔该借借”项目的经验,绿色和平着手推出了数字化驱动、聚焦可重用外带咖啡杯的“上环重用杯借还计划”,旨在建立方便、可行、顾客友好的借还系统,以重用取代即弃餐具。

      2022年7月,绿色和平联手香港初创公司Circular City推出提供零废弃解决方案的技术平台“ Ch00ze”及手机应用程序“Ch00ze Club”,负责杯子借还的数据管理。同月便开展首阶段项目,共邀请上环6家咖啡店参与;2022年11月拓展合作范围,共邀请36间咖啡店参与,地点也不再限于上环。[2]

      该项目由绿色和平香港办公室与香港初创公司Circular City合作推出,绿色和平主要负责对外宣传、公众教育及招募合作商户;Circular City负责数字化餐具借还部分,包括开发及管理APP;餐具清洗则由合作餐馆负责,未外包给其他方。

      顾客首次借用时需要下载Ch00ze APP,注册账户并绑定信用卡,获得个人二维码出示给商户扫码。顾客借还时无须押金,可在7天内免费借用重用杯,在归还日期前向参与咖啡店中的任何一间归还即可。

      顾客在下载Ch00ze应用程序后,可查看借还纪录及还杯时间,并收到还杯提示[3]。在重用杯逾期未还情况下, 将自动扣除港币80元。如咖啡店的库存量充足,同一顾客可以同时借用多个重用杯,无借用数量上限。

      绿色和平与Circular City共同决定选用可重用咖啡杯的设计,并购买了澳洲品牌Returnr已在社区推出的杯子,印上Ch00ze、绿色和平标识并粘贴独有的二维码,可直接扫描借还。绿色和平也依据参与商户的需求分配可重用杯数量,满足日常消耗。

      2022年,绿色和平在第二阶段首月推出限时推广活动“畀个五嚟Give Me Five 畀个五你 Gift You$5”(粤语,普通话意为,“和我击掌庆祝,给你5元优惠”),市民到参与计划的指定咖啡店,通过ch00ze手机应用程序借重用杯购买外带无酒精饮料,便可获得每杯5元港币折扣优惠[3]。

      2023年,在计划开展一周年活动期间,又推出“借CUP重用 即给奖赏”活动,每次借还杯都同步给予 Beans积分奖励,用户都能够积累积分换取奖品,如免费咖啡、50元港币现金券、定制个人化咖啡豆等[4]。

      截至2023年6月,重用杯借还项目共记录5,086次借还(即节省相应数量的即弃杯),准时归还率达98%,破损率为零。

      此外,项目产生的正向溢出效应也为后续的变革提供基础,包括搭建和试行可行的减塑替代方案、培育客户意识、倡导政府加强监管和支持、推动利益相关方参与同类项目等。

      ●可重用容器利于增强公众环保意识,但相关宣传仍需提升:可重用容器展示了可重用模式替代用完即弃模式、减少塑料废弃物污染的潜力,部分顾客在试用后更倾向选择提供可重用杯的咖啡店,也更有意识地使用其他替代一次性塑料的方案,如使用自带杯。

      然而,作为高潜力的减塑替代方案,其当前市场认可度和公众认知度还不足以产生广泛影响力,因此就需要政府、行业、商户和非政府组织的通力合作,创造可重用容器的商业和品牌价值来提升其吸引力,并提供清晰、便利的实践路径,最终将可重用变成大众认可且具备系统认知,最后“知行合一”的生活方式。

      ●连锁餐饮店有社会责任,及相应的能力和资源使用可重用容器:绿色和平发现合作的连锁咖啡店拥有中央集成的信息系统,有统一的员工素质培训,有能力投入人力和财力资源来快速推进可重用容器的使用。同时,连锁店品牌有潜力引领行业向可重用转型,依托自身品牌号召力、联合市场宣传手段,赋予重用模式商业经济价值,通过吸引更加多消费者参与提升关注度和流量,推进消费者观念的改变。

      ●政府投入是可重用模式大范围推广、产生广泛影响的关键:包括加强减塑政策、资金支持、行业减塑路径的标准化引导等。此外,加强对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的惩罚力度更能有效推进使用可重用容器。

      ●选择适合的地址:例如在“上环重用杯借还计划”中,绿色和平的选址出于一系列对经济、消费者习惯和文化的考量:上环咖啡商户密集,附近上班族对咖啡需求量大且普遍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同时上环相较中环节奏更慢,消费者更有可能在注册、归还上投入时间精力。因此,项目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目标区域内的市场情况、消费习惯和餐饮店品牌调性等,以提高商户和消费的人的参与度。

      ●保障财务可持续性:“唔该借借”(餐具借用)计划活动成本高昂,每间店铺每月清洁餐具的费用大约是8000至9000元,店铺不会支付这额外支出,让店员自行清洗餐具又会加重其负担;如长期运作,绿色和平需负担的费用将相当庞大。而在“重用杯借还计划”中,利用参与商户自身的清洗设施,与堂饮的餐具一同清洗,为项目节省了这笔费用。

      ●优化可重用容器设计:以香港生活小习惯为例,消费者注重购物的方便程度和体验感,而餐饮商家注重餐具的性能。目前部分商家建议改进可重用杯的设计,如将杯盖变为透明材质,每次使用时不用开盖确认饮品类型;由于不锈钢和塑胶可能会影响咖啡的味道,也可改进杯子的材质。

      ●优化激励机制,提升市民参与度:例如“重用杯借还计划”中,市民在推广时间内下载Ch00ze程序可获赠一杯免费咖啡、每次借还均可获得5港币的折扣,但部分顾客认为下载程序和注册流程繁琐,优惠力度不足以弥补注册的时间成本。因此了解市民偏好、设计着迷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吸引顾客参与和提升回收率。

      ●支付平台的加入至关重要:部分商户和顾客反映下载应用程序、首次注册流程繁琐,尤其绑定银行卡需要手动输入卡号和安全密钥,“有心参加但在初始阶段太花时间”。

      绿色和平亦计划引入八达通或ApplePay等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方便顾客快速注册和绑定账户。将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引入借还流程,提升账户认证、支付信息绑定、押金/费用支付、顾客信息安全保障的效力和便捷度。

      在《餐饮外卖可重用包装案例研究报告》中,绿色和平香港办公室的案例是一个由环保组织牵头搭建社区可重用系统的尝试。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正真看到以环保NGO组织为中心统筹各利益相关方合作,开展重用模式实践的可能性,这对其他环保组织,以及可重用解决方案提供企业的实践探索和运营模式设计是具有很大启发性的。

      在报告编写过程中,我们与绿色和平香港办公室的伙伴,以及一家参与项目的独立咖啡店老板进行了访谈。最令我们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咖啡店老板对项目的认同,他甚至在店内的洗手间里张贴了活动海报,鼓励顾客用一点时间来下载APP和注册账号。

      老板的行动让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社区可重用的系统”,而社区由人组成的,改变也是由一个一个真实的人的行动来促成。

      在后续的推送中,我们将继续介绍不同的运营模式,它们既有共性,又各有特色,呈现出可重用餐饮外卖包装的丰富生态,敬请期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